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今天刊出一篇物理學家邁爾斯 (MARK P. MILLS)和西北大學院長歐提諾 (JULIO M. OTTINO)合寫的文章指出,時隔100年之後,今年我們再次處於三場宏大技術變革的開端﹐將引領新的經濟繁榮。他們認為,這3場變革的「震央」都在美國﹐分別是大數據、智能製造和無線網路革命。

文章首先提到,1912年1月﹐美國擺脫了一場為期兩年的衰退。在接下來一個世紀的驚人經濟增長過程中又出現了19次衰退。扣除特價因素﹐今天的美國人比當初富裕700%。回過頭來看﹐1912年前後出現的新技術──電氣化、電話、汽車時代的曙光、不鏽鋼和無線電放大器的發明──將會促成這樣的增長似乎是顯而易見的。然而在當時﹐就連很有見識的觀察者也沒能領會這些技術的變革力量。

時隔100年,這兩位學者顯然又看到了一場即將到來的大變革,而且認為2012年1月開始,我們其實已處於變革的開端。以下是《華爾街日報》中文版關於這篇文章的摘要:

第一個變革是,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,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幾乎已經無所不能。iPhone手機的運算能力讓20世紀70年代的IBM大型機都自愧不如。網際網路正向「雲計算」演進。「雲」是一張由數千個數據中心組成的網絡﹐9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與其中任何一個中心比起來﹐都像是史前時代的事物。從社交媒體到基於元數據分析的醫學革命﹐大規模數據處理能力使以往無法想象的服務和業務成為了可能﹐我們即將步入難以想像的新市場。

第二個轉型是是智能製造。這是亨利•福特(Henry Ford)釋放「大規模生產」的經濟力量以來出現的第一次結構性變革。供應鏈管理所用的自動化和信息系統已經出現這一變革的端倪﹐但我們才剛剛進入一個新的時代﹐在這個時代裡﹐新興材料科學將給實物的製造本身帶來革命。不久之後﹐工程師就將從分子層面設計和製造﹐優化功能、甚至創造出新的材料﹐從而極大地改進質量、減少浪費。

有些設備和產品已經在利用幾年前根本不存在的、以計算方式設計的材料來生產﹐比如新型合金、石墨烯晶體管(而不是硅晶體管﹔石墨烯和碳能夠生成一類全新的電子材料和結構材料)和超材料。超材料擁有天然材料不可能具備的屬性﹐比如可以生成一種不可見的物體──這方面的猜測最近引起了可以理解的轟動。

這個新材料時代與3D列印結合在一起﹐將產生爆炸性的經濟影響。3D列印也叫「直接數字化製造」﹐也就是利用計算能力、雷射﹐以及基本的粉末狀金屬和塑料﹐把零部件和設備「列印」出來。一些高價值應用(比如針對病人個體植入的髖關節或牙齒﹐或更輕、更結實的飛機零部件)已經有列印而成的零部件出現。某一天這樣的夢想將會實現:不管是車輪還是洗衣機﹐整個成品都可以通過「桌面」列印。

這個近乎完美的計算化設計製造時代對產品製造方式的改變之大﹐將如同農業革命對我們養殖方式的改變。而這個時代的特徵將會是高素質的人才﹐而不是廉價勞動力。

最後還有正在展開的通訊革命﹐不久之後它就會把地球上的大多數人以無線的方式連接在一起。以前從來沒有哪個時候曾有10億人(很快還將增加數十億人)能夠實時地溝通、交往和交易。

無線連接成本急劇下降的潛在影響之大﹐有如電報、電話帶來的影響。結合雲計算﹐無線世界給幾乎所有地點的所有人帶來了價格低廉的連接、信息和處理能力。這不僅會帶來急劇的變化(如阿拉伯之春)﹐也會帶來巨大的機遇。同樣﹐這一技術的發源地和「震央」也是在美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u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