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l Tick-Tock

Tick-Tock 就是時鐘滴答滴的聲音,
也是 Intel 在2007年所採用的研發戰略。
昨天他們發表了新一代的 Ivy Bridge 處理器,
我想趁這個時機跟大家分享一下,

這個對大家在工作上應該也會有幫助的策略。

Intel 的 Tick-Tock 發展模式,
是以兩年為一個單位。
第一年專注改進製程(process)

第二年革新原有的微架構(microarchitecture)
製程的改進是為了功耗的降低,
新的微架構則是讓性能大幅提升。

嗯......
是不是說的有點艱深了 :p
簡單來講,
就是要同時降低功耗又要大幅提升效能,
不但是件很困難的事,
而且失敗的風險也很高,
所以 Intel 把這樣的不可能任務,
拆成兩部份來執行。

像這次的 Ivy Bridge,
如果大家看一些評測,
會發現它在整體性能的提升上,
並沒有比前一代的 Sandy Bridge 高出太多;
然而從32縮小到22奈米製成的 Ivy,
她在功耗的降低方面,
卻有很大幅度的改進。
而當明年 Intel 再推出更新一代的 Haswell 處理器時,
我們拿它來跟去年的 Sandy 相比,
就會感受到它在功耗和性能上都有長足的進步。

Intel Tick-Tock


那麼,
這跟我們一般人有什麼關係?
除了建議大家換電腦最好隔兩年以上,
我真正想說的是:
當我們要做的一件事,
有兩個彼此衝突的主要目標時,
一次先改一樣,
或許是個有效的做法。

好比說如果要同時開源又節流,
以 Intel 的 Tick-Tock 模式為師,
可以今年先專注於節流,
明年再聚焦於開源。

例如有一家公司,

去年的成本開銷190億、營收卻只有150億,
要避免長期的虧損造成公司破產,
勢必得進行改革。

假如今年能先把成本降到160億,
明年再把營收提升到185億,
那麼公司就轉虧為盈了。

Tick-Tock


社會科學當然不像自然科學那麼簡單,
相關的外在變數複雜許多,
但是這樣的大原則和做事方法,
相信是可以通用的。

改革從來都別奢望一步到位,
這樣通常只會落得好高騖遠的失敗下場;
但改革也絕對不是只漲個價就算改革了,
這樣的改革跟之前的「愛台灣」同樣廉價 = =

Tick-Tock、滴答滴答、Tick-Tock,
一次先做好一件事,
但改革也永遠要有下一步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u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