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記者胡清暉、陳怡靜、黃以敬、謝文華/台北報導〕近年來香港、中國積極以高薪挖走台灣的知名大學教授;台大國企系教授巫和懋幾年前就到北京大學任教,政大有霍德明、劉玉珍等商學院教授被北大挖走,政大前傳播學院院長羅文輝退休後則前往香港中文大學當教授。中國醫學大學校長黃榮村指出,近年「青壯年」人才外流更是越來越嚴重,台灣須注意人才掏空與斷層問題。

香港的大學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制,出現千名教師缺額,在兩岸三地高薪挖角;新加坡近來大舉對外招募二千名醫師與醫學系教授。而大學薪資幅度已漸與台灣拉齊的中國,也頻向台灣招手,有的還付出數千萬人民幣的房屋津貼,台灣甚至有重量級醫師跑去中國考照。

吳妍華:中國五、六倍薪挖角

台大主秘張培仁分析,美國大學教授協會(AAUP)二○一○至二○一一年統計,美國教授年薪約十二萬七千美元,約台幣三百七十萬元,加上退休金、保險費用,一年每名教授支付超過十六萬美元、四百六十萬元台幣。相較起來,台灣國立大學的教授月薪平均十萬七千元,相差好幾倍。

連署人之一、身兼工研院董事的交大校長吳妍華指出,中國許多省近年來也想成立類似工研院的機構,向工研院高階主管挖角,薪水是台灣的五至六倍,連太太也一併挖走加薪。

教部推動彈性薪資 仍比星港差

儘管教育部今年宣示推動「彈性薪資」方案,希望頂尖大學教授月薪可升到三十萬,但還是比不上香港、新加坡等地動輒比台灣高出三至五倍、四十萬至六十萬的月薪,新加坡甚至曾為延攬財經學者,一年付出八十萬美金、約兩千四百萬台幣。

中國醫大校長黃榮村指出,國內已逐步推動公教分途,但台灣學界要國際化,至少還要三至五年以上。此外,學界實施彈性薪資還是有很大阻力,高薪學者往往得面對「肥貓」爭議。

嚴長壽:沒國際化是最大弱勢

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直指,台灣優勢在於大陸、台灣、日本文化融合而成的新文化,最大的弱勢在於只有本土化、沒有國際化。技職教育,西餐應請美、法名廚,壽司應請日本名廚,工程土木技師也應請國際專才授課,卻都吸引不到。台灣沒有任何力量爭取人才,像「溫水煮青蛙」,完全不覺得這是問題,才是最嚴重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u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